毛澤東曾經提倡,黨的干部面對各種復雜的工作,要學會統籌兼顧,并形象地稱之為“彈鋼琴”,提出“黨委的同志必須學會‘彈鋼琴’”。 微信公眾號“人民網輿情監測中心” 圖
今天,面對錯綜復雜的輿情,需要體察它涉及哪些利益相關方,還要研究輿情個案背后的社會基本面,容易觸發什么樣的社會敏感心理。輿情應對就是對各方的關切都做出妥善的回應和處置,疏導民意,理順情緒,尋求“最大公約數”。
男乒事件,官方還可以做些什么?
6月23日,在成都舉行的2017國際乒聯世界巡回賽中國公開賽上,中國乒乓球男隊的2名教練員、3名運動員棄賽,并發出同一內容的微博:“這一刻,我們無心戀戰……只因想念您,劉國梁。”瞬間刷爆了互聯網。當晚,國家體育總局新聞發言人表示,在重要國際賽事中不辭而別、擅自棄賽,“完全置運動員的職業道德和操守于不顧,置國家榮譽和利益于不顧,不尊重觀眾、不尊重對手”,這種行為極其錯誤。總局責成中國乒乓球協會“查清事實、嚴肅處理”。
6月24日,中國乒乓球協會發表聲明,對中國乒乓球隊原總教練劉國梁的去職做出解釋:因孔令輝涉訟而暫停中國女乒主教練工作后,“逐漸暴露出乒乓球隊管理上的各種深層次問題”,因此對國家乒乓球隊管理模式進行改革,不再設總、主教練,改為分設男、女兩個教練組。聲明肯定了劉國梁“對中國乒乓球隊的貢獻和個人能力”。對于運動員擅自棄賽,協會“深感震驚和痛心”,將進行“深刻反思”。
當晚,中國乒乓球隊發表《致歉信》,承認教練員、運動員“在不完全了解國家乒乓球隊管理模式調整具體內容的情況下”,意氣用事,擅自退賽,球隊意識到“錯誤的嚴重性”,為此“十分痛心并深感自責”。深夜,幾名教練員、運動員都在個人微博轉發了致歉信。
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輿論風波,在大約24小時內,總局、乒協、球隊和當事人四個主體分別表態,對互聯網上的人聲鼎沸做出了初步的交代,但尚未完全平息網民的疑慮。球隊管理模式的改革體現領導的魄力,但既然教練和運動員“不完全了解”具體內容,那么有關部門是否也對溝通不到位承擔點責任?
于歡案二審的“組合拳”
6月23日,輿論關注的于歡案二審宣判。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認定于歡屬防衛過當,構成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
山東源大工貿負責人蘇銀霞及其子于歡,因無法償還高利貸,被11名催債人限制人身自由。死者杜志浩侮辱蘇銀霞的行為嚴重違法、褻瀆人倫,應當受到懲罰和譴責,但于歡在實施防衛時致一人死亡、二人重傷、一人輕傷,且其中一重傷者系于歡持刀從背部捅刺,防衛明顯過當。一審以故意傷害罪判處于歡無期徒刑,引起輿論不滿。但一些網民希望改判無罪釋放,恐怕也不符合法治精神。政法機關為還原事實真相,厘清當事人權利的邊界,做出了精心安排。
于歡案二審開庭前一天,山東省人民檢察院、聊城市公安局、冠縣紀委等部門分別公布了于歡案有關當事人調查處理情況。死者杜志浩所屬團伙涉嫌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而于歡的母親蘇銀霞、姐姐于家樂等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已被警方查處,涉案金額2000余萬元。對案發現場的處警民警,檢方認為有“處警不夠規范”的情況,但不構成玩忽職守罪,不予刑事立案;經紀委立案審查,處警民警多人被處分,兩名輔警被辭退。同一天,于歡案的復雜案情較為完整地呈現在公眾面前,為二審開庭做了很好的鋪墊。社會平靜地接受了二審判決,在相當程度上彌合了輿論的撕裂。
有關維穩事件的妥善處置
馬鞍山“6·11”事件現場
社會轉型期也是矛盾凸顯期,維護社會穩定是輿情處置的重要目的,但如何辨證施治,很有講究。2010年6月11日傍晚,安徽馬鞍山市街頭,馬鞍山二中一名男生與一輛小汽車發生剮蹭。車上下來一個中年男子(后經證實是花山區旅游局長),甩手給了男生一記耳光,臉部隨即腫起了,憤怒的群眾把小車包圍。為了平息事態,一方面,時任市委書記鄭為文組織現場研究,緊急決定解除局長職務、有關部門給予治安拘留。隨后親自登上警車宣布了處理決定。另一方面,武警部隊到達現場,驅散施暴人群,恢復了街頭的平靜。嚴肅處理肇事官員,表明維護群眾利益的立場;制止街頭混亂,引導群眾理性表達訴求。兩方面工作做得都比較到位,較好地化解了這起群體性事件。
2016年7月南海仲裁案,引起中國人民極大的憤怒。在互聯網上,網民激情表達維護國家主權的嚴正立場,交匯成近年來愛國主義的最強音。僅人民日報法人微博主持的#中國一點都不能少#話題標簽,24小時閱讀量超過27億次。與此同時,公安機關堅定地維護街頭秩序,拘留了一些圍堵肯德基、擾亂正常生產經營秩序的人。而此前的2012年9月釣魚島風波中,部分城市街頭抗議游行后半場,曾出現針對日系車和出售日本貨商店的打砸行為,警方介入遲緩。這次公安部門及時發布公告稱,表達愛國熱情,值得肯定,但絕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允許做出過激行為。由于處理到位,收到預期效果。
王震如何處理“知青”回城訴求?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百廢待興。“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要求回城,一些地方出現了聯署公開信、罷工、游行、臥軌等極端行為。中央委托時任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王震處理此事。1979年1月10日,王震在北京接見了來京請愿的云南“知青”代表。據“知青”當事人丁惠民回憶:
老將軍一身藏青色中山裝,風紀扣緊扣,銀發整齊往后梳,拄一根拐杖。大家鼓掌后,本以為能聽到幾句親切的問候,沒想他表情嚴峻,突然將拐杖往上一揚,又咚咚地在地上狠狠杵,接著就是排炮般的嚴厲訓斥。代表們大氣不敢出,完全被老將軍的威嚴震住了。他訓斥我們丟掉了軍墾的光榮傳統,鬧事對得起國家嗎?代表們全懵了,沒人敢提返城的事。
訓斥歸訓斥,當天晚上,王震又派人邀請全體進京“知青”代表看電影《巴頓將軍》。與白天的接見不同,王震沒在會議室坐等,而是站在電影院門口迎接(老將軍也會嫻熟地運用身體語言)。電影結束后王震說:西雙版納是個好地方嘛,要熱愛它;中央并沒忘記那里,恰恰相反,要建設好那里。鄧副主席說了,不久就要大規模投入資金,資金不夠,外匯也可以動用嘛!聽說丁惠民有病,王震立刻叫醫生給他檢查身體,還開了一堆藥品。王震又說了些安慰和鼓勵的話,讓代表回去安心工作,中央會對大家提出的要求認真考慮。
老一輩革命家剛柔相濟,既有拐杖咚咚杵、排炮般的批評,又有長輩的噓寒問暖。兩周后,處理“知青”問題的“國務院六條”出臺,沒有抓一個鬧事的“知青”,卻為“知青”回城打開門,上千萬人重拾青春,回城后成為近40年改革開放、經濟社會建設的主力軍。這是一種“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大國智慧、大國風范。
化解輿情壓力三要點
各級黨政機關對于輿情應對,積累了豐富經驗。概括起來說,有三個值得重視的要點:
一、輿情應對的前提是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慎用“不明真相”“別有用心”這樣的標簽,通過政務公開還原真相,用熱情和坦誠融化冷感和疑慮。原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環說過:是否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是衡量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是否合格的一個起碼條件。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人們心里去,盡可能地使更多的人高興、舒暢。做輿情回應工作,也需要一顆火熱的心,而不是把網民當作防范對象。
二、在處理干群摩擦時,領導干部應首先反躬自省:公共治理存在哪些瑕疵,公職人員有哪些不當言行,勇于承認自己的不足,承擔必要的責任,率先予以糾正。這樣才能贏得當事人和公眾的認同。男乒事件中,有關部門不妨再往前邁一步,完善決策機制、做好政策解讀、認真釋疑解惑,有助于共識的重建。
三、既重視網絡輿論,又不唯互聯網馬首是瞻。針對網上碎片化的信息和情緒化的議論,有關部門應披露完整事實,還原真相,引導專業分析和理性認知。于歡案二審全程微博直播,澄清了某些媒體和網站的不準確報道及一些人的猜測臆斷,把二審變成了全民法治課堂,用法治凝聚社會共識。尊重輿論監督,同時避免輿論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