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7月21日,一篇題為《疫苗之王》的自媒體文章打破了往日的寧靜,長春長生的驚天黑幕激起互聯網上的驚濤駭浪,一時間,爆發式增長的輿情呈現燎原之勢,灼燒過大江南北的網絡…… 截止到8月1日,沸沸揚揚的“疫苗事件”已發生十余天,網絡上仍舊活躍著部分網民,保持著對事件的密切關注。 目的: 今天,我們借用“”、“鷹眼速讀網”兩個系統,從頭厘清整個事件的輿情走勢。 具體劃分: 以時間為軸,以網絡聲量作為劃分依據,會發現整個輿情走勢呈現三個階段: 階段一(07.15—07.21): 7月15日開始,互聯網上就有媒體披露“長春企業狂犬病疫苗生產信息造假,藥監局責令停產”的相關消息,從而引發網友討論,這種討論一直持續到7月21日,事件熱度一直沒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階段二(07.22-07.23): 到7月22日,細扒長春長生發展史與黑幕的《疫苗之王》閱讀量破200萬,與此同時互聯網上關于“疫苗”的輿情聲量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趨勢,一躍達輿情量頂峰。 階段三(07.24—08.01): 7月24日,事件熱度雖明顯下降,但長尾效應明顯,持續到8月1日,網絡上仍有大量關于“疫苗”的言論,且從目前趨勢看來,輿論走向并無“完全消退”的趨勢。 一、階段一:“狂犬病必死”引發共情效應 2018年7月1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消息稱,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狂犬病疫苗生產過程中存在記錄造假等行為,已責令該公司停止生產狂犬疫苗,并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為立案調查。對此,@法醫Z 曾發布言論稱“也就是說全國25%的注射狂犬疫苗的人,若是正好趕上了假的,也正好被咬真感染了,必死。”這一言論被大量轉發。 7月17日,針對“長春長生百白破疫苗質量不合格”的相關報道也陸續展開,接二連三的“假疫苗”引起網友的關注,從熱詞上來看“狂犬病”“造假”“必死”“發病”等詞匯均能反應網友的恐慌。 由于“狂犬病疫苗”“百白破疫苗”極為普遍,很可能關系到自己或者親人、孩子,尤其是“狂犬病疫苗”,一旦接種不合格產品,很有可能導致狂犬病發作從而死亡,這使得不少網友有種感同身受的擔憂,開始關注事實真相。在此,民眾的“共情效應”得到體現,也為后期輿情的爆發做了鋪墊。 二、階段二:群體壓力形成社會監督 隨著事情一步步的水落石出,“長生生物假疫苗共計25.26萬支,全部銷往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目前庫存186支…”的恐怖事實引發了網友的震怒;到7月22日,《疫苗之王》也收獲了200萬的閱讀量。爆發式的輿情一旦觸發,便呈現出不可逆轉之勢,將“長春長生”和“有關部門”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一方面是受假疫苗迫害的“顯性受害者”,另一方面是被害怕受害的同理心支配的“隱形受害者”,此時的網友們同仇敵愾、統一戰線,緊盯著相關部門的每一步動作,期待著“嚴懲”。 與此同時,不少知名博主也發布相關博文,言辭直接犀利,將某些敏感話題直接攤開來說,直指相關部門問責不嚴,得到了廣大網友的轉發。這一系列“聲音”聚集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群體壓力,也成為疫苗案中來自社會層面的最有力的監督。 三、階段三:長尾效應明顯 從7月24日開始,“疫苗”的相關輿情聲量步步減退,但長尾效應明顯,減退不等于消失,如果把階段二與階段三的輿情聲量做一個對比,會發現,階段三的輿情聲量并不遜色階段二多少。 尤其是以目前的趨勢看來,關于“疫苗”的相關討論仍在持續,即便熱度消退,階段三的輿情量遲早將超過輿情爆發時期。 這也提醒著相關部門:真相固然重要,徹查絕對必要,但治理才是最終目的——人民不光期待著一個合理的解釋,但更期待對無良企業嚴厲的處罰,從而保證整個疫苗行業的質量,永絕后患。正義可以遲到,但正義絕不可以缺席,假疫苗涉案人員犯下的滔天罪孽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網友忘記,必定要得以重判,才能給廣大人民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