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輿情概念的出現已有十年,網絡輿情工作已經由單純的網宣工作發展成為以網絡輿情分析師作為職業專屬角色的網絡輿情行業。網絡輿情行業十年發展的升級蛻變之路,展現著國家及行業對網絡輿論規范管理的脈絡,其發展歷程值得我們系統地梳理與思考。 1網絡輿情發展歷程 網絡輿情,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定的網民群體參與,推動特定的輿情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大家日常關注到的網絡輿情往往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輿論關注持續度。不管具體的定義表述是否完全一致,網絡輿情已成為社會陰暗的探照燈、人性丑惡的放大鏡、人情冷暖的晴雨表。網絡輿情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其中也有存在區別的幾個容易混淆的界定。 第一階段:網絡輿情的傷害性因網絡被放大。“網絡輿情是洪水猛獸”成為最初人們對網絡輿情認識的寫照。網絡輿情只有針對特定涉輿情的主客體而言才有是非之別。網絡輿情包含負面、正面,甚至還有中性的輿情,可以說只要是有價值的網絡信息,都可能是網絡輿情的來源。 第二階段:社會性網絡輿情,指向政府的網絡輿情大量出現。網絡輿情工作開始在機關事業單位中凸顯重要性,使得人們認為只有政府部門需要做輿情工作,在這一階段“網絡政務輿情”發展成為網絡輿情的代名詞。 第三階段:自媒體時代,網絡輿情不僅僅針對政府等企事業團體,個人也可能成為網絡輿情事件的涉事主體。這一階段,除了利用和制造熱點信息進行網絡營銷外,網絡民意、網絡謠言甚至是網絡暴力開始成為網絡輿情的重要特征。然而,呼吁關注網絡民意,抵制網絡暴力的同時,將網絡輿情等同于網絡民意,是這一階段的認識誤區。我國網民基數非常大,網絡信息也是海量的,被我們關注到的網絡輿情涉及信息數量有限,參與表達意見的網民更是有限,因而代表有限的網民意見的網絡輿情不能歸同于網絡民意,更不能歸同于社會民意。 第四階段:隨著網絡群體性事件頻發,在對網絡輿情的應對和處置上僅考慮網民的輿論訴求,把控網上輿情走勢。這一階段的認識誤區在于把網絡輿情簡單地認定為網上的輿情。就一個個網絡輿情事件來看,網下事件經網上曝光,線下傳統媒體跟進采訪,線上發布事態進展,進一步引發網民關注并提出意見, 經網上傳達到涉事主體,再到網下進行響應處理等,周而復始。可以看到,線下輿情的解決是平息線上輿情的前提,網絡輿情是網上輿情與網下輿情以及二者互動的集合。 下一步,網絡參與主體及個體將逐 漸適應網絡輿論生態的特點,會有更多的學者、一線工作者認識和研究網絡輿情發展的規律,網絡輿情將形成自己的理論范式、行業特色、職業定位等,并朝著成為一個獨立學科的方向發展,這一過程或許漫長,卻充滿希望并值得期待。 2網絡輿情工作重心 網絡輿情工作是從事網絡輿情工作的方法、內容、手段等的總稱,充分體現了網絡輿情工作者的工作方針、內容及工作狀態,是最能夠反映網絡輿情行業 發展的衡量指標。根據其工作重心的轉移特點可以從三個階段來認識。 第一階段是2008年至2012年,網絡輿情帶來的破壞性力量被部分認識,及時關注預警負面信息成為宣傳、維穩、公關等工作的中心需要。“ 一旦發現,盡早刪除“,扼殺在萌芽狀態是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方針,這一工作階段以網絡輿情監測預警為主,強調負面信息的防控應對和刪堵是其最大特點。 第二階段是2013年至2014年,網絡輿情事件的頻發,網絡群體性事件的出現,摸排網上輿情狀況、分析網民輿情訴求、研判網絡輿論走勢成為有效處理網絡輿情事件的前提。這一階段的工作重心進入到對事件的狀況及后續發展的分析與處置應用階段,突出系統的歸納分析,促進輿情工作作為決策參考依據 的質的提升。 第三階段是2015年至今,網絡謠言、網絡暴力以及網絡負能量,特別是非法網絡水軍的肆意妄為,背離了主流向上的文明正氣。在建立清朗網絡空間,還輿論于真實民意的管理需求下,網絡輿情工作進入了主動而為、積極引導網絡輿論的發展階段,這也改變了網絡輿情工作只看負面,只管輿情事件,不關注正能量的慣性認識。這一階段,網絡輿情的工作面拓延了,步入輿情引導為主的環境建設發展階段。 下一步,網絡輿情工作體系的建設,將著重深化監測與預警、分析與研判、應對與處置、引導、環境修復與建設及工作研究等環節相互之間的協調互動, 并將突破線性的流程,升華簡單的閉環,形成立體化、網格式的工作體系。這樣的工作范式和協作體系一旦形成,網絡輿情工作體系將向工作生態轉變,實現網絡輿情工作的職業化、行業化、產業化發展。 3網絡輿情信息系統 隨著互聯網平臺的升級換代,出現了一批代表不同學術范式,不同應用場景的網絡輿情信息系統,從其發展階段上來講,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傳統的1.0版本。針對 BBS論壇、博客社區及新聞網站的監測, 采用傳統的以目標頻道或欄目為模版, 利用爬蟲技術,設置關鍵詞的方式,實現對所需信息的抓取和甄別,著重處理 負面信息的預警應用,彌補人工“看不到,看不全”的技術困境。在系統的建設模式上,基于對數據信息的保密要求,采用單一來源采購,供應商提供系統開發,在本地布置軟硬件搭建系統,并通過自我運營與管理進行系統建設和使用。 第二階段:新媒體2.0版本 。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的出現使得網絡信息呈現裂變式、病毒式的傳播特征,傳播路徑及傳播層級拓展性擴大,信息系統的建設轉變到包括信息溯源、傳播趨勢及情感分析、觀點分類等基本功能,并嘗試了數據報告的生成。這一階段的信息系統建設,在服務外包和公開招投標的政策環境下,鑒于對硬件設備的要求較高,由供應商提供線上賬號供用戶使用的模式,以及進行個性化的訂制服務模式成為主流,不過主動權還在用戶,只是建設的投入模式發生了變化。 第三階段:智能化3.0版本。大數據的出現、全媒體的整合、立體式的覆蓋、關聯式的分析等理念應用,社交關系 、水軍判斷 、動態演示等功能的使用, 以及網絡輿情引導的管理需要,使得網絡輿情信息系統邁入到智能化的發展階段。基于管理和業務結合的需要,實現了集網絡輿情信息的監測、分發、引導、 反饋、考核于一體的網絡信息管理系統的變革。網絡評論員隊伍的管理系統,成為網絡輿情信息系統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支。這一階段,用戶購買賬號使用系統和特定形式的數據服務結合成為網絡 輿情信息系統的主要建設模式。 下一步,網絡輿情信息系統在發展方向上,將進一步把握新興網絡用戶群體的網絡特征,把握新時代互聯網輿論管理規范的政策走向,把握新技術、新應用、新產品的潮流等時代趨勢。大數據應用的深化、人工智能的引入、美學 UI設計的烘托 、多平臺跨數據銜接 、智能區塊鏈應用等等,將為未來的信息系統建設與發展注入革命性的力量。 4網絡輿情職業發展 從事網絡輿情的工作人員,是網絡輿情工作發展的靈魂和掌舵者,可以從三個維度來簡要介紹其職業特點和工作水平。 從工作手段上看,第一階段最初以人工瀏覽的方式,對網絡輿情信息進行定性和簡單的抽樣式定量分析,主要工作在于負面網絡輿情的監測及應急處置; 第二階段網絡輿情信息系統出現后,實現了對海量數據的定量分析,主要工作在于利用系統自動生成的數據報表, 實現數據報告的簡單合成; 第三階段人工加系統的結合,特別是以人工為主、以系統為輔的工作模式,實現了系統的可視化數據呈現與人工的經驗分析研判的有機結合。 從對信息系統的需求來看,第一個階段的初級工作者以監測為主,聚合分類,推送關注的信息,沒有對系統的人工干預需求; 第二階段的中級工作者以分析為主,輿情數據的格式化輸出,對系統的人工干預需求少; 第三階段的高級 工作者以呈現為主,看重輿情系統的可視化,以及數據呈現的靈活性,對系統人工干預的需求多。 從職業角色與學術背景來看,第 一 階段多是宣傳骨干,基本上是“外行干內行”的事情; 第二階段專職的網絡輿情工作者充實到隊伍中,具有傳播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背景的工作者開始加入,更規范專業的理論范式開始引入; 第三個階段隨著網絡輿情工作領域的細分,網評員的角色開始分離、網絡輿情分析師概念逐漸提出,美術、美學、廣告學 等藝術學科逐漸引入,工作者的專業技能更加豐富,其職業角色也更加明確和飽滿。 展望網絡輿情工作者的職業發展,網絡輿情工作培訓將逐步開展,網絡輿情工作指導教材會系統出版,而將網絡輿情工作者納入國家人力資源部的職業認證體系,能進一步促進網評員、分析師等不同職業角色的定位。 網絡輿情行業有著旺盛的生命力。通過總結梳理網絡輿情行業發展的歷史規律和階段性特點,希望能夠順勢而為、把控特點、尊重規律,促進網絡輿情行業健康發展,為促進文明和諧的網絡生態貢獻力量。